热搜: 今晚最准一注6+1充值
中新网南昌12月8日电(卢梦梦 熊锦阳)日前,江西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推动该省民营经济“36条”落地落实,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民营经济是江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非公经济创造了全省62.1%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省77%的税收、实现了82.5%的城镇就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直以来,江西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与民营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政策支持、入企帮扶、市场拓展、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次开展民营企业座谈交流活动,出台巩固提升经济回稳向好“28条”、民营经济“36条”等政策,各有关部门在财税、金融、用地、用工等方面细化政策举措,为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大家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江西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让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图为江西柏之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嘉豪正在介绍企业搭建好的“虚拟项目”。 熊锦阳 摄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留联会会员、江西柏之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嘉豪说,“我们拥有江西省首家,同时也是全省最大、最专业的虚拟拍摄基地。此次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底气,也让我们更有信心放心经营。在未来,我们会脚踏实地把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南昌东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是江西南昌青山湖区的一家民营企业。在该公司的生产区域,45条普通生产线和15条智能生产线正火力全开,马不停蹄赶制订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传递出江西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信号,给民营企业家带来极大的鼓舞与鞭策。”南昌青山湖区侨联委员、南昌东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小平介绍,去年公司在政策帮扶及持续技改的加持下,全年产值超6亿元。今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朋友圈”越来越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的江西萧坛旺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打“萧坛云雾”茶系列产品的民营企业。
图为江西萧坛旺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我们开辟了‘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互联网’为一体的茶叶供销之路,安排当地村民就业,指导周边农户和茶农种茶,科学管理茶园,并按标准收购鲜茶叶,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热情。未来,我们计划推动‘西山白露’从非遗项目成为一个公域品牌,带领更多茶农增收致富。”江西萧坛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湾里管理局企业家商会常务副会长、当地新乡贤胡卫华表示。
作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银环路的南昌首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云超算中心、网络安全及信息化项目,现已成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基础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为超过10万家客户提供了优良的产品及服务。
“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举办让我们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特别是大会上传递了政府将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的决心和举措,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南昌首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宝明表示。
何宝明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在南昌市西湖区中小企业服务局的协调帮助下,企业与中国银行达成500万元的贷款金额授信,有效解决了企业今年的资金问题,让他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来。
得益于地方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支持,一批批像南昌首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江西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未来,江西将持续支持民营企业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助推民营经济创新升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技术进步塑造竞争优势。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完)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吕少威)6年来,北京共推出33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口岸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这是记者今天从一场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12月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 吕少威摄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成标准版781项功能
据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介绍,北京市立足“双枢纽”空港口岸开放格局和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协同发展大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全球先进水平,大力推进口岸营商环境改革。
首都国际机场已拥有冰鲜水产品、进口肉类等7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具备整车进口、保税进口等完善的口岸服务功能。大兴国际机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植物种苗2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已于2023年2月投入使用,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2类指定监管场地正在加快推进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北京口岸信息化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集成标准版18大类781项功能,实现“总对总”对接28个国家部委,建设了7大类本地特色应用31项子功能,覆盖企业外贸办事、流程跟踪、金融保障、知识获取与数据服务五大核心环节,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商流+物流+通关”便利化服务。
北京推出“数据资产保管箱”并被商务部评选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十大最佳实践案例,截至11月底已为1378家企业上链存证管理近20类约1200万条业务单据信息,可提供包括通关单据、物流单据在内的多种贸易数据档案存证共享。研发上线RCEP经贸规则一点通,便捷企业享受关税优惠政策。实现京津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户体系互认,推出“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企业可登录三地任一“单一窗口”使用服务专区的空运、海运和铁运物流办事功能以及数据应用服务,三地本地特色功能互通互用。
“两区”建设第一批251项任务实施率已达98%
李燕凌表示,北京市紧抓“两区”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国务院批复的“两区”建设第一批251项任务实施率已达到98%,近期国务院又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在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方面,出台地方法规和支持政策,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企业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外资服务制度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多项突破性或国内领先的经验举措,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为固化创新成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外资企业发展环境,根据《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北京市商务局牵头起草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
北京还优化外资企业服务机制。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由商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分工协作,形成沟通交流、诉求解决、跟踪协调、部门协同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北京市级层面已组织7次外资企业座谈交流活动,一百多家外资企业、近二十家外国商协会参加,提出诉求建议均已办结。
李燕凌表示,下一步,将以全面推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投资贸易环境建设,打造“北京服务”新高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