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今晚最准一注6+1攻略
中新网三明12月7日电 (黄艳 许琰)手工扁肉、灯盏糕、芋饺、牛肉丸、台湾特色泡菜臭豆腐、担仔面、阿里山肉排、高雄花枝丸......7日,2023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海峡两岸美食节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开幕,活动现场人头攒动,两岸美食荟萃,令人口舌生津。
图为2023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美食展开街仪式。沙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届小吃旅游文化系列活动秉承节俭、特色的理念,共开展小吃、文体、旅游、商贸等领域的各类活动32项,进一步推介沙县小吃旅游文化品牌。
“现场这么多的美食,让我感到太震撼了。”参加“同话沪明情 四季三明游”活动的上海游客吴建芳说,“沙县小吃很美味,很高兴能在这里吃到正宗沙县小吃。”
美食展现场氛围热烈。张凌欣摄
小吃是沙县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沙县区紧紧围绕“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不断探索,通过提升经营模式、加快品牌推广、延长小吃产业链等举措,全力推进小吃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当地小吃产业园已聚集小吃速冻品、半成品、酱料包等产业上下游的24家企业,每天有数十吨产品通过冷链网格配送至全国各地,年产值超3亿元,二产集群不断壮大;总投资12.15亿元的沙县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加紧推进,投用后,全年预计可新增产值15亿元以上;抢抓沪(上海)明(三明)对口合作机遇,在上海发展加盟店300余家,上海首家沙县小吃高校档口正式营业,33款农特产品登陆阳普生鲜等平台……
图为当地美食做法吸引游客驻足。沙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沙县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小吃优势,积极推动沙县小吃走进台湾地区,推动海峡两岸小吃农产品原料产业、食疗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助力三明市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沙县小吃于2010年首次登陆台湾后,与台湾餐饮界的合作越来越广。”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乔杰介绍,目前沙县小吃在台湾地区开设分店10余家,两地开展节会、小吃文化交流活动20余次,台胞台企在沙县投资经营台湾美食、现代农业等项目20余个。
美食节上,台湾屏东人周宗皑的台湾烤椰奶展位客流不断。他告诉记者,两岸美食同源、各有特色,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以食为媒”,促进合作。
据统计,沙县小吃已累计发展门店8.8万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年营业额超550亿元。此外,美国、日本、法国等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沙县小吃的身影,在当地成为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窗口。(完)
中新网上海12月7日电 (高志苗)“股权投资担负着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为科技创新领域引来更多‘活水’。”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理事长吕厚军7日在第十六届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如是说。
第十六届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论坛现场。高志苗 摄
近年来,股权投资已成为非上市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岩告诉记者,中国推动硬科技发展具有广阔的土壤,包括巨大的下游市场、完善的本土产业链、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持续的政策支持。
他认为,在选择和投资硬科技企业时,投资核心要点需要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同时,投资要选择有潜力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创始人和团队;此外,拥抱长期主义,投资人需要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与企业共同成长,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长期价值。
“硬科技的发展与投资正日益受到关注。投资者应该拥抱未来,看透本质,穿越周期,把握硬科技投资的主要趋势和逻辑。通过深入研究和挑选优秀的硬科技企业,提供资本和增值服务,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黄岩说。
《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报告》在第十六届外滩金融·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上发布。高志苗 摄
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大趋势背景下,吕厚军认为,投资人要提高对行业的认知,找到抓手,从传统的财务投资人转变成产业投资组织者,围绕“投早、投小”,理解“硬科技”的稀缺性、前沿性和基础性。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在会上指出,推动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上海通过培育产业促资引导、优化环境、出台政策等方式,集聚和发展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股权投资机构。
他介绍,截至上半年,上海共有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1887家,管理基金8750支,管理规模2.3万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投基金的管理规模是592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面向未来,葛平强调,上海将继续持续地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联动发展,搭建便捷高效的产融对接平台,做好股权投资人才服务,吸引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和人才汇聚上海,安心发展、长期发展。
具体来讲,一是解决股权投资领域的瓶颈问题,持续优化“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的政策;二是培育和引入长线资金、耐心资本,促进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加大投早、投小、投长的力度;三是丰富健全退出渠道;四是营造“看上海、在上海、投上海”的投融资环境,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会上,《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报告》同步发布。《报告》共分七章,分别从全国和上海地区的PE/VC行业发展概况,从“募、投、退”三个环节介绍上海地区PE/VC市场发展情况,解读了上海市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和S基金发展情况,对重点行业投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2024年PE/VC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完)